更多内容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承德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和"弘扬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

承德红色文化研究会
联系人:尚老师
手机:13903140406
电话:2160559
联系人:尹老师
手机:18631496888
官方抖音:shangyongli2

当前位置:塞罕坝精神_塞罕坝红色文化_塞罕坝红色教育_塞罕坝红色教育培训-承德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 >> 塞罕坝精神 >> 感人事迹 >> 浏览文章


崔光德----一个具有中国籍的日本人

日期:2021年11月18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这是一个更为奇特的人生。
       他的原名是山川佐太郎,是一个日本名字。不错的,他就是日本人,一个纯纯正正、彻头彻尾的日本人,
       1928年2月24日,生于日本崎玉县乡下农村,家里兄妹六人,只有四间草房。他五岁时父亲去世,病弱的母亲只得白天种水稻,晚上搓草绳,抚养着六个年幼的孩子。这样的家境,孩子们自然无法上学。
       看看当时日本社会底层的民生状态,与中国何其相似啊。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整个国家机器全部疯狂地投入,除了青壮年男子,老人、女人和孩子也被军政府一起绑上了战船。
       14岁的时候,他被迫参加日本赴中国东北地区的"开拓团"。所谓"开拓团,,,就是到中国去种田开荒,也就是战争移民。
       1942年,他被押送到哈尔滨牡丹江一带,开始在农场里种地。在这里,他学会了使用农业机械,并对机械维修产生了兴趣。
       三年后,日本投降,东北地区又迅即陷入国共两党的内战当中。他急切地想回国返家,可已经不可能了。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已经投奔八路军的日本人,被介绍到林彪部队的一个工兵学校汽车队,并参军。1949年初,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他就作为解放军某团的一个汽车兵,深入到朝鲜腹地,开始偷偷支援朝鲜金日成政府。
       1952年,朝鲜战争规模扩大。为了避免世界纠纷,中国政府决定把志愿军中的所有外国人撤回国来。他回国后,在河北省易县的一个林科所工作。
       1955年的一天,所长找他谈话: "山川,你也快30岁的人了,应该考虑个人问题了。如果不能回日本,就通过组织鉴定,加入中国国籍吧。"
       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考虑到十几年没有回国了,原子弹轰炸后,家人还在世吗?而且中国各方对自己很好,自己也学会了汉语,掌握了技术,生活得也十分快乐。
       "好吧,加入中国籍!"他下定了决心。
       可加入中国籍,姓名怎么办呢?之前填写的都是"山川",现在姓什么,叫什么?
       他看着眼前慈善的所长。所长姓崔,几年来对自己十分关心,像父亲一样。那就姓崔吧,而且,崔字上面也是"山"字;儿时与自己年龄相近且关系最好的五哥名叫光太郎,大哥叫德藏,各取一个字,就叫崔光德吧。
       改换国籍和姓名之后的崔光德,在易县与一位中国姑娘段文华组建了家庭。
       1958年, "反右"运动过后,他被莫名其妙地"发配,,到了边远的围场县。1962年,再次被"流放"到塞罕坝机械林场。
       这个漂泊异乡的日本人,却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避风港。
       战争结束几十年了,母亲还在吗?兄弟们可好吗?一切都不知道。虽然经常陷入极端的空虚中,但他的心底毕竟有了一个踏实的依靠。他有了一个相依为命的中国妻子,而且有了四个孩子。
       崔光德没上过学,更没有专门学过机械,但他天生与机械有缘。他懂得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加上天资聪颖,刻苦钻研,无论何种机械,他一看就懂,一摸就会,而且对车、铣、刨、钻、镗等多种机床以及电器、焊接、板金、铸造等样样精通,成为一名机械修理的全面手。
       建场初期,林场购进国内外各种型号汽车、拖拉机及大型农林机具数十台套,组建了一百多人的机务队和机械修配厂,崔光德就是技术中坚。
        由于坝上严寒和风沙太大,各种机械磨损十分严重,经常发生故障。崔光德和修理工人一起,常常昼夜不停,争时间抢速度。汽车坏在路上,拖拉机坏在工地,不管黑夜白天,风霜雨雪,他拿起工具就直奔现场,经常是浑身泥水,满脸油污。
       1965年,总场有了第一台电影放映机,放映员去县城培训,两个月才能回来。大家都没看过电影,连场领导也等不及了,于是便从县电影公司租来几部影片,赶鸭子上架,硬逼着崔光德放映。可是他也从来没有摸过放映机啊,只得硬着头皮开始琢磨。
       人们听说崔光德要给大家放电影,便早早吃过晚饭,男女老少,放映《地雷战》。可银幕上出来的人一个个都脑瓜朝下,引起大家一阵哄笑。他意识到带子上反了,急忙停机!把带子翻过来,继续放映 ——成功了!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此之后,崔光德每隔几天就给大家放一场电影,直到放映员回来。
       那一年冬天,坝上一名党员突发脑溢血死亡。大雪封山,汽车不通,死者的几位家属从北京通县赶到围场县城,却不能上坝,场领导非常着急。
       这时,崔光德站了出来,他到小卖铺里买了一茶缸白酒,一仰脖全干了,又戴上皮帽,穿上皮衣,腰间扎上麻绳,骑着摩托车,碾过一尺多厚的冰雪,往返两次县城,行程四百多里,四过海拔1800多米的东坝梁,把几位家属全部接到坝上。
       虽然是日本人,虽然那个年代的电影故事大多是打击日本鬼子,但在塞罕坝上,从来没有人取笑他,更没有人打击他,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最激烈的时候。
       1979年,他终于与家乡联系上了。母亲早已去世,兄弟们也只剩下一个了。
       他回国一趟,带回来一台彩电和几个电子计算机。全场人哪里见过这些物件啊,好长时间,都在感叹这世界的奇妙。
       国家有政策,他可以把国籍办回日本,但他执意不办。他60岁了,要退休了,他要永远留在塞罕坝。
       1995年,他终于办回了日本籍。为什么?由于几个孩子全没有考上大学,在企业上班。那时候,中国的企业正在大片地倒闭,他的孩子们全部下岗了,在中国找不到工作,难以养家。他只好把国籍办回去,这样,几个孩子有了收入。
       现在,他一半时间住日本,一半时间住国内。他有一个女儿在石家庄工作,因为年岁实在太大了,他就常住在石家庄。
       前几年,他在孩子的陪同下,又回到了塞罕坝,又找到了当年居住的老屋。
       80多岁的老翁,趴在地上,大哭,像孩子一样地大哭。这实在是一个可爱的日本人啊!
       这期间,恰巧有一个日本代表团来塞罕坝参观。他执意用日语为他们做了一回讲解。讲着讲着,他又哭了。
       日本代表团听着那些年里发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个个目瞪口呆,万分震撼,泪流满腮。
       讲完后,日本代表团集体列队,面向塞罕坝的百万亩森林,深深三鞠躬。而后,又面向中国人崔光德,深深鞠躬。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崔光德,他就是这样的人!
上一篇新闻:孟继芝----不幸而又有幸的人生
下一篇新闻:没有了
更多内容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承德红色文化研究会"和"弘扬塞罕坝精神"

联系人:尚老师   手机:13903140406    电话:2160559
联系人:尹老师   手机:18631496888
官方抖音:shangyongli2
Copyright © 承德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