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内容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承德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和"弘扬塞罕坝精神"

精品课程

承德红色文化研究会
联系人:尚老师
手机:13903140406
电话:2160559
联系人:尹老师
手机:18631496888
官方抖音:shangyongli2

当前位置:塞罕坝精神_塞罕坝红色文化_塞罕坝红色教育_塞罕坝红色教育培训-承德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 >> 教学说明 >> 频道首页

教学说明

一、教学目标
       通过塞罕坝精神教育培训,使全体受训学员牢记使命,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先锋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艰苦创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深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绿色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汲取不竭动力。
二、教学内容
1、 董存瑞爱国主义精神
       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为了减少伤亡毅然用自己的身体顶起了炸药包,忠心报国,舍身为国,顾全大局,牺牲自我,勇于奉献,为了新中国死而无憾的董存瑞爱国主义精神
2、塞罕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8月14日对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忠诚坚守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3、塞罕坝精神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精神和塞罕坝精神”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以及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忠诚坚守的坚韧意志,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塞罕坝精神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20世纪末孕育、形成和提炼出来的,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在林业面临大改革、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首先,弘扬塞罕坝精神有利于推动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是关键问题。要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艰巨。时不我与、时不待我。要求广大学员要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聚精会神地搞生态环境建设,一心一意地谋划发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生态建设中来。
       其次,弘扬塞罕坝精神有利于推动各行业发展。
       当前,我国“有些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需要依托塞罕坝精神大力兴办产业,就需要弘扬塞罕坝精神,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永远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永远保持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推进产业发展。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新时代,弘扬塞罕坝精神将为各产业发展注入一股强大的动力。
       第三,弘扬塞罕坝精神有利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弘扬塞罕坝精神有助于树正气、引导健康向上。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等的多样化,使学员的思想更加活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健康向上以及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观念、道德风尚无疑成为学员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在一定范围内蔓延滋长。甚至一些人价值观念扭曲,缺乏社会责任感。只讲等价交换,不讲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精神衰退,缺乏进取精神。因此,弘扬塞罕坝精神,对引导学员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让塞罕坝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塞罕坝精神的内涵。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断进步。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要不断丰富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是弘扬光大塞罕坝精神的有效途径。“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号召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这充分说明“两个务必”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和时代价值。也是我们党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必须保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用发展的眼光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所以,我们不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固守贫穷、甘愿落后等同起来,也不能把它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我们发扬光大塞罕坝精神,是要求在改革和发展中倡导勤劳俭朴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倡导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在谱写人生的新篇章的实践中发扬光大。
       第四、让塞罕坝精神永远成为教育基地的活灵魂。
       塞罕坝机械林场凭借塞罕坝精神先后成为四个方面的教育基地。这些基地无疑成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载体。我们要紧紧围绕艰苦奋斗这个活灵魂进一步完善基地设施,把建设教育基地与打造生态品牌、创建文明森林公园、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系列党建团建活动结合起来。
       昔日的穷山恶水,如今的富民强林,机械林场人在塞罕坝精神的鼓舞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同时又向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忠于职守、忠诚坚守、天道酬勤、防微杜渐、厚德载物是塞罕坝机械林场人的生动写照和具体体现。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以“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为指导思想,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弘扬塞罕坝精神,并不断赋予以新的内涵,才能使之成为我们再创事业辉煌的不竭动力。
三、教学形式
1、主题教学
       围绕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容,进行理论教学,以此进一步弘扬塞罕坝精神,争当时代先锋。
2、访谈教学
       邀请塞罕坝机械林场老中青三代人讲述当年和现代的事迹。通过主持人与被访者的采访交流及听众的参与,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实景再现,一次次自我品格的深刻考验,触发听众的感情、感悟、思考,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
3、现场教学
       参观塞罕坝机械林场展览馆和周边地区的遗址、基地,了解当地情景,感怀前辈的业绩。利用塞罕坝独特的地理资源,充分展现自然活动的趣味性与培训课程的紧密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4、情景教学
       通过观看塞罕坝精神宣传片,引导学员近距离感受塞罕坝当年的艰辛引起心灵深处的震撼!
5、激情教学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领唱(教师与学员的互动)。
6、体验教学
       通过“参观林场展览馆、重走尚海纪念林”等等体验点让学员在亲自体验中加深对塞罕坝精神的感受,使学员的思想情感在体验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联系人:尚老师   手机:13903140406    电话:2160559
联系人:尹老师   手机:18631496888
官方抖音:shangyongli2
Copyright © 承德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